打通“三网”“浙渔安”保渔民平安回家
当前文章浏览次数:552
发布日期:2023-03-20

     3月2日上午,在距离浙江乐清280海里,正在海面上作业的象山渔船66126号突然发生横向大幅度摇摆。浙江省渔业应急处置指挥中心随即通过“浙渔安”系统,于9:34向渔船发出渔船大幅摇摆预警,提醒船员可能发生的安全危险,并时刻关注该渔船动向。“浙渔安”系统在9:55监测发现该渔船失速并静默,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工作人员初步判断可能发生沉船事故,立即向事发海域10海里范围内的浙江渔船发出协助救援指令。事发海域周边十几艘渔船闻令而动,最终在中午12:07全部救起落水的23名船员。

     此次给象山渔船提前21分钟发出安全预警的“浙渔安”系统,是卫星通信网、动态监测网、智慧渔港网“三网集成”开发的一套用途多、功能强的渔船安全智能系统,既能宽带上网,又能提供精准救援,还可以提醒疲劳驾驶和远程医疗援助。该系统的推广应用,有效提高海上渔船安全管理水平。

 

实施宽带入海

实现“船可视、险可警、危可救”

     “‘浙渔安’实时监测海上渔船位置、速度、姿态等信息,渔船事故发生后,通过北斗系统自动获取事故定位,并自动推送至船端AI智能终端,实现让最近的船救最近的人。”浙江省海洋渔业执法总队政委刘掌介绍,象山渔船66126号发生事故后,省渔业应急处置指挥中心利用国家海洋局洋流模型和“浙渔安”的“救援在线”功能模块,计算出落水人员72小时漂流路径,结合附近渔船实时船位、最大航速、现场实时风浪等数据,精准计算最优搜救路线,为营救落水人员争取了时间。

     浙江是渔业大省,渔船数量多、作业范围广、气象海况多变、海上通信条件差,渔船的不安全状态、船员的不安全行为难发现、难干预、难管控,已成为海上安全管理的难点堵点痛点。去年以来,浙江省以问题为导向,以数字化改革为牵引,大力开展渔船精密智控系统——“浙渔安”建设应用,实施“宽带入海”,彻底解决海陆通信难题;构建海上动态监测体系,建设“雷达+AIS”移动监测网络,实现海上风险主动感知、实时干预;建立智慧渔港互联监控体系,利用“雷达+摄像头”对进出渔船进行全天候、全时段、全实时自动识别监管。

     截至2022年12月底,全省9331艘大型渔船实现“电话通、视频通、数据通”,1.6万艘渔船全部纳入监管,服务17万户渔民家庭。借助于“浙渔安”系统,2022年以来成功救助遇险渔船27艘次、救助渔民256人次。全省海上涉渔事故数、死亡(失踪)人数同比分别下降47.4%、51.4%。

 

引入海上斑马线

实现“技防+人防”闭环监管

     浙江还是港航大省,舟山渔场与国际巷道叠加,通航环境复杂、海上事故易发多发,针对商渔船碰撞等重大事故易发多发、防台防寒潮不够精准等问题,“浙渔安”系统开发的“碰撞预警”“应急指挥”场景,借鉴陆地交通规则,引入海上“斑马线”概念,有效减少商渔船的碰撞事故,构建海上风险“技防+人防”闭环监管体系。

     在舟山市普陀区海上综合指挥中心,登陆“浙渔安”系统,普陀区辖区内所有的渔船都在监控大屏幕上一清二楚,渔船身在何处也一目了然,连驾驶舱内船员的行为都一览无遗。

     “如今,普陀区1357艘24米以上的渔船全部安装了船载精密智控终端。辖区12个区、乡镇级渔船点验中心可以直观地对渔船进行掌控,并对各类风险预警进行实时动态干预。”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渔政渔监科副科长张华东表示,整套设备投入要2.5万元,渔民只需一次性承担30%费用,其余由政府投入,而且每年可免费使用卫星宽带流量20G。实现宽带入海以后,渔民海上可以随时随地与家人、朋友和管理部门通话。

     “浙渔安”系统基于全省近万艘大型渔船上安装的集视频监控、智能识别、声光报警等功能于一体的船端智控终端,能够主动感知驾驶舱无人值守、渔船长时间滞留航道等风险,船端立即启动实时警告并自动发送《警告单》至船东手机,提醒渔船自我纠正或人为干预整改。截至2022年12月底,“浙渔安”系统日均预警干预9800余次,处置率达99%,发生商渔船碰撞事故1起、死亡(失踪)5人,同比均下降83.3%。

     与此同时,“浙渔安”系统连通自然资源部门“海灾智防”等应用,归集台风、海浪、风力、海温等6项数据,建立渔船返港避风算法,综合分析渔船位置、台风寒潮路径范围、渔港容纳量等因素,精准计算渔船返航时长,通过船端AI智能终端自动推荐最优避风港口、海域。“去年9月,台风‘轩岚诺’登陆时,普陀区海洋与渔业局通过‘浙渔安’第一时间发布气象预警,全区1976艘渔船全部安全回港避风。”张华东说。

     据统计,截至2022年12月底,全省在7次台风、7次寒潮防御过程中,“浙渔安”系统精准指挥41万艘次渔船安全返港,实现零伤亡。

 

实施扫码上船出港

实现“人可核、违可打”

     渔船管理难,问题出在海上,根子却在岸上。“浙渔安”系统针对渔船“带病出海”、安全隐患不消除等问题,同时围绕船员全职业周期管理,推出“渔船管理”和“船员管理”场景。其核心组成部分包括渔船码和船员码,主要应用于出港监管(进出港报告)、海上管控、返港追溯三个环节,实现依码管人、管船、管安全的安全生产闭环管理,推动渔船和船员管理从传统人力的“海上巡、陆上查、港口堵”加快向现代智能的“数据巡、云端查、线上处”转变。

     杨岳靖是“浙普渔68510”渔船的船老大,是有着30多年丰富经验的老渔民。今年春节后,他一直忙着整修自己的钓具船,随着气温升高、渔具工具的整修齐备,他马上要带领船上12位渔民兄弟一起出海钓带鱼。

     “我船上配备了2个驾驶员、1个轮机和10个普通船员,都是持证上岗,扫码上船。”第一批安装了“浙渔安”系统的杨岳靖介绍说,渔船出港前24小时,通过扫录渔民的船员码完成进出港报告,报告名单会直接关联渔业互助保险的雇主责任险,系统将督促船东购买足额保险,切实保障船员合法权益。同时渔船出海后,所有船员须在驾驶室摄像头前进行刷脸核验,发现未报出港、职务船员缺配、借证开船、换人上船等违规行为,将会受到相应的处罚。

     “系统安装后,最大的便利是安全。在船上作业时,即便是不穿救生衣,或者驾驶台超过5分钟无人值守,船上安装的4个摄像头就会自动识别,发出提醒督促改正。”虽然杨岳靖有着多年的海上作业经验,他还是觉得先进的导航和功能完备的“浙渔安”配备,让自己的出海更安全,家人更放心。

     “浙渔安”系统在推广使用中,以安全、实用、高效受到了渔民、家属和管理部门的普遍欢迎。也有渔民提出建议:简化“浙渔安”使用程序、升级渔船供电系统、开发渔船定位手机端平台,让家属渔嫂随时掌握自家渔船动态,通过简单操作,时刻提醒渔船注意安全生产。(来源  农民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