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0月13日是第35个国际减灾日,当前正值渔业生产旺季,寒潮、大风等灾害性天气多发,也是渔船火灾事故高发期。渔船空间受限,结构复杂,人员集中,一旦发生火灾,将危及渔船人员的生命和财产安全。
因此,我们特别制作了一份防范渔船火灾应对宝典,帮助大家了解防灾减灾工作,学习防灾减灾知识。请各位渔民收好。
渔船火灾的特殊之处?
1.渔船上存在着大量发生火灾危险的因素,如携带有大量的柴油、有复杂的电气设备、有高温的机器场所和船员生活的居住场所。另外,渔船船员受人为因素的影响,防火意识淡薄,消防知识匮乏,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不到位或者根本没有安全管理,这都导致了火灾极容易发生。
2.如果起火点在机舱内,起火后火势将沿着机电设备、电线、油柜、油管等向四周和上部船板蔓延,短时间内就能够延全船,还可能殃及邻船。
3.由于船舶结构复杂,各层舱室比较封闭,燃烧氧气的供给主要依靠舱室内和沿通风系统进入的空气。火灾发生后,当舱门被烧穿后,新鲜空气注入舱室,从而会导致燃烧更加剧烈。同时走廊、梯道充满高温、烟和有毒气体,施救人员极易受到威胁。
4.如船舶在海上航行时发生火灾,在第一时间难以得到外界的救援,船员只能自救,但由于船舶结构复杂,空间狭小,回旋余地小,且消防器材有限,所以扑救难度大。
不同种类渔船火灾如何扑救?
1.甲(A)类火灾
普通可燃固体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称为A类火灾。如木制品、纸张、纺织品、塑料和橡胶等引起的着火。可燃固体不是固体直接燃烧,而是先溶化、蒸发(部分直接蒸发)后再与空气混合燃烧,这种物质通常具有有机物性质,一般在燃烧时能产生灼热的余烬。这类火灾的特点是不仅物体表面燃烧,而且能深入内部。因此,灭此类火时,要注意防止复燃。
扑灭方法:最适宜的灭火剂是水,但用水灭火时要注意可能对货物造成的损失及对船舶稳性和船体强度的影响。
2.乙(B)类火灾
可燃液体或可熔化的固体物质燃烧引起的火灾称为B类火灾。如石油、油漆、酒精和动植物油脂等着火。可燃液体不是液体本身燃烧,而是液体受热时蒸发出来的气体与氧气混合燃烧,只限于表面燃烧,但燃烧速度很快,温度也很高,容易引起火灾蔓延和发生爆炸。
扑灭方法:首先应切断可燃物质的来源,再采用泡沫灭火剂施救,也可采用二氧化碳和干粉等灭火剂来灭火。
3.丙(C)类火灾
可燃气体燃烧引起的火灾称为C类火灾。如液化石油气,天然气及各种可燃气体等所引起的火灾。可燃气体不需要像固体、液体那样经溶化、蒸发过程,所需热量仅用于氧化或分解气体或气体加热到燃点,因此,丙类火燃烧速度极快,爆炸的危险性也比甲、乙类火大。
扑灭方法:丙类火采用干粉灭火剂较为适宜。
4.电气(E类)火灾
电器及其设备的火灾称为电气火灾。如电机、电气设备等着火。
扑灭方法:应首先切断电源,作为甲类火扑救,如无法切断电源、则应采用不导电的干粉和二氧化碳等灭火剂加以扑救。
渔船防火,这几项必须注意!
由于燃烧必须满足燃烧的三个条件(可燃物、助燃物、着火源),并且要相互作用在一起才能发生燃烧,所以船舶安全防火控制也必须从控制三要素开始。
1.控制可燃物
船上可燃物很多,主要有木材、渔网、燃油、滑油、乙炔以及煤气等,易燃易爆。因此,有效控制可燃物对船舶防火至关重要。要对可燃物分类存放,并安排专人负责。
2.控制通风
空气属于助燃物,起到帮助和支持燃烧的作用。因此,在发生火灾后,应迅速切断通向火灾现场的所有通风道和通风设备。
3. 控制火源
船上常见的火源有柴油机排烟管、加热器、电焊枪、气割枪、锅炉等。柴油机排烟温度高达400-500 ℃,应用隔热材料包扎排烟管;加热器表面也应用隔热材料包扎;电焊和气割作业应严格遵守热工作业操作规程;对于高温高压的锅炉,除了用隔热材料包扎外,还要安装有安全阀;厨房内的燃气灶,必须专人管理使用;烟头必须随时熄灭,不准随手乱丢;电器设备和电缆破旧受潮时,应及时修复,以防漏电起火。
渔船发生火灾后应采取哪些措施?
1.船长应立即组织全体船员进行灭火,并向海上搜救中心和当地海洋渔业主管部门报告。
报告内容:
火灾发生部位;
火灾发生的时间、船位、海况;
应急灭火的措施、效果及火灾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是否需要救助;
人员伤亡情况;
污染情况。
2.遵循“先控制,后灭火”的原则,采取以下措施:
渔船减速并调整方向,使失火部位处于下风;
人员迅速撤离现场,尽可能关闭通往火场的所有门窗和通道;
移走火场附近可燃物,用水冷却火场周围舱壁和甲板;
根据火源的不同和火灾发生位置,选择正确处理方式扑救(注意:轻金属、电、硫酸、油类、未切断电源的电器设备等引起的火灾禁止用水扑救);
扑灭后,应认真清理现场,彻底扑灭余火,防止复燃;
如船员身上衣服着火,应迅速脱下着火的衣服,或就地打滚灭火,或跳进就近水源中;
灭火没有希望时,应采取抢滩或弃船等措施。
最后,我们提醒广大渔船船东、船长和渔业从业人员,务必重视消防安全,遵守安全法规,最大限度避免火灾事故发生。(渔业安全风险预防部 沈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