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渔政亮剑2022”十大典型案例(一)
当前文章浏览次数:466
发布日期:2023-03-06

     2022年,各级渔业渔政主管部门和渔政执法机构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有关决策部署,围绕长江十年禁渔、黄河禁渔、海洋伏季休渔、涉外渔业监管、渔业安全生产监管等重点领域,扎实开展“中国渔政亮剑2022”系列专项执法行动,严厉打击各类涉渔违法违规行为,有力维护了渔业生产秩序、渔区公平正义和国家渔业权益,为渔业高质量发展和生态文明建设作出了重要贡献。据不完全统计,累计出动执法人员280.5万人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5.2万件,移送司法处理案件5096件,清理取缔涉渔“三无”船舶1.9万艘、“绝户网”80.2万张(顶),收缴电鱼器具7253台(套)。为进一步提升渔政执法水平,充分发挥典型案例的示范指引作用,现从各地去年查处或办结的案件中,选取10起典型案例予以通报。 

 

一、“粤某渔30058、浙某渔运88237”等船违反禁渔期规定非法捕捞、收购、转载渔获物案——渔业行政执法与刑事司法衔接摧毁捕运销团伙犯罪链 

(一)基本案情 

      “粤某渔30058”等7艘捕捞渔船及“浙某渔运88237”等3艘渔运船长期盘踞于机动渔船底拖网禁渔区线附近,逃避监管从事非法捕捞、收购、转载水产品活动。根据渔民举报,浙江省海洋与渔业执法总队于2022年9月8—9日调集执法力量在浙南、浙北海域及渔港码头同步收网,查扣上述10艘涉案渔船,查获渔获物4.3万余箱,共76.1万余千克,涉案人员达85人。 

(二)处理结果 

     经调查认定,“粤某渔30058”等船在禁渔期从事拖网作业,渔获物数量巨大,达到情节严重标准,涉嫌非法捕捞水产品罪;“浙某渔运88237”等船未持有渔运船特许证收购、转载非法捕捞的渔获物,涉嫌掩饰、隐瞒犯罪所得、犯罪所得收益罪。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等有关规定,执法机关作出没收渔获物及网具的行政处罚决定后,依法将案件移交海警机构、公安机关等司法机关处理,涉案人员均已被刑事拘留。 

(三)典型意义 

     海洋伏季休渔旨在为渔业资源留出休养生息的时间,促进其可持续利用。但部分渔船伺机出海偷捕,严重干扰休渔秩序,破坏渔业资源,损害合法渔民权益。近年来,此类非法捕捞活动逐步呈现团伙作案特征,已形成“捕、运、销”链条式作业,且常利用监管盲区“游击式”作案,打击难度较大。根据法律确定的分工,渔政执法机构负责打击禁渔区线内侧的非法捕捞活动。本案中,浙江渔政执法机构经过前期调查研判,摸清涉案船舶活动规律,抓住其返回线内的时机果断收网,具有重要借鉴意义。本案中,渔政执法机构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四十八条授权对船舶和渔获物采取扣押措施,人、船、鱼并获,成功将涉案人员移送司法机关,展现了渔业行刑衔接的巨大威力,有效震慑了涉渔违法犯罪活动。

 

二、“琼某渔10453/10454”未依法取得捕捞许可证、未悬挂船名牌、使用小于国家规定最小网目尺寸的网具进行捕捞案——无证捕捞且具有多项违法情形的可以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情节严重” 

(一)基本案情 

     据渔民举报,“琼某渔10453/10454”船涉嫌未依法持有捕捞许可证进行捕捞作业。农业农村部掌握违法线索后,指定山东省查处该案。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总队直属二支队迅速立案并采取禁止离港等措施开展调查。经查,该“对船”实际经营人为王某某,于2019年9月1日使用小于国家规定最小网目尺寸的10mm网目拖网,在黄海87渔区无证从事捕捞作业,且未悬挂船名牌。当事船舶非法捕捞鳀鱼和带鱼共7305千克,售卖后获取违法所得14830元。

(二)处理结果 

     山东省海洋与渔业监督监察总队直属二支队经调查认定,王某某未依法取得捕捞许可证擅自进行捕捞,涉案水产品数量较大、网目尺寸严重偏离国家规定且违反渔业船舶船名规定,达到《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四十一条规定的情节严重标准,遂依法作出没收渔船、渔获物和违法所得的处罚决定,并获得复议机关与人民法院支持。2022年1月,山东省农业农村厅完成对“琼某渔10453/10454”的拆解。 

(三)典型意义 

     非法捕捞活动严重破坏海洋生态环境和渔业资源,是阻碍我国渔业高质量发展的顽疾。在渔政执法过程中,经常出现当事船舶未依法取得捕捞许可证,同时违反多项渔业法律法规,但捕捞水产品数量、价值尚未达到入刑标准的情形。此时可否没收渔船,一直存在不同认识。本案中,渔政执法机构准确适用《最高人民法院关于审理发生在我国管辖海域相关案件若干问题的规定(二)》,认为当事人无证捕捞渔获物数量较大,且有多项违法情形,可认定为《中华人民共和国渔业法》第四十一条所称“情节严重”,并得到了复议机关和司法机关支持。办案过程中,上下级渔政执法机构周密配合,果断采取禁止离港等强制措施固定关键证据,实地走访渔业渔政主管部门、造船厂、船舶检验机构等有关单位,详细查阅船舶审批、建造、检验、登记原始档案及渔获物收购单据,确认了涉案船舶未取得捕捞许可证的关键事实,核定了渔获物的确切重量和价值。办案过程规范高效,兼顾公共利益保护与当事人权益维护,有效发挥了渔政执法活动的制裁、教育和指引功能,有助于精准打击非法捕捞,规范从业人员行为,维护渔业生产秩序,强化海洋资源环境保护。 (来源  农业农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