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抢抓窗口期,攻坚四项举措防范开渔前非法捕捞
当前文章浏览次数:1411
发布日期:2022-07-22

     温州抢抓伏休时间窗口,以“渔区大走访、本质大提升、技能大培训、伏休大执法、数治大应用、基础大提升、疫情大防控”等七大行动为抓手,严防开渔前非法捕捞,切实维护伏季休渔秩序。

     一是分类施策,管控到位。

     针对应休渔船全面实行移泊报告制度,开展渔船北斗离线专项整治,严格渔船在线监管,有效防止应休渔船失管失控。加强外市籍渔船在我市异地伏休监管。将伏休期间允许捕捞的特许捕捞船、加工船、钓具船、休闲渔船列为管理重点,加强安全监管和动态干预。围绕休闲渔船出台专项管理制度,明确航次报备、作业时间、定点上岸、限额捕捞、监控监管,规定每一航次体验式渔获物总量不超过20公斤,全力遏制“借休闲之名行偷捕之实”。

     二是高频执法,打击有力。

     组织开展海洋伏季休渔专项执法“雷霆行动”,每周至少组织1次市县联合巡航,伏休期间累计航迹航程13000余海里,出动执法人员5000余人,清理网具1.1万余顶,立案查处违法案件152起,移送司法64起146人,没收违禁渔获物3.5万余公斤。探索建立跨省、跨市联合执法机制,建立苍南县前沿指挥部,联合福建闽东支队开展伏休围绕浙闽海域开展伏休联合巡查行动。优化行刑衔接机制,在平阳县试点推动公安、渔政联合办案,做到现场即查扣、即移送,6月26-27日,查获3艘“三无”渔船,16名涉案人员全部移送公安追究刑事责任。

     三是精密智控,调度科学。

     线上依托省“浙渔安”和温州“海上斑马线”系统智控场景,设置全海域沿岸电子围栏,结合全市192个重点渔港视频监控点,共享市打私办和海防口岸办12座近海小物标雷达监控系统,严抓应休渔船船位。一旦识别渔船异常出港,系统自动预警,并逐级推送处置。如5月8日凌晨开展的“雷霆1号”联合行动中,系统精准识别苍南渔寮、炎亭外多艘可疑目标,省市县渔政执法机构12小时连续追击,一举查获出海偷捕涉渔“三无”船舶(筏)16艘、涉案人员26人。加快渔船卫星宽带、“天通”电话等设备安装覆盖,推进“浙渔安”系统贯通应用,持续提升应急响应与指挥调度能力。目前1135艘普通船卫星宽带设备已安装833艘,其中8月1日开捕渔船的安装进度达95%,市、县、乡镇点验中心(渔船合作社)“浙渔安”系统预警信息处置率达到90%以上。

     四是夯实基础,固本提升。

     夯实渔业基层基础。深化渔业基层基础重塑建设,初步建成苍南“乡镇+渔船点验中心”、平阳“乡镇+渔港综合监管站”、瑞安“乡镇+管理服务中心”及其他县市“乡镇+基层管理组织”等4类基层管理模式。推进合作社优化整合,全市原38家渔船合作社已整合成24家,新增200艘渔船以上一类合作社 4家、100艘渔船以上二类合作社10家,各地因地制宜出台激励政策,推动合作社管理服务水平全面提升。提升渔船本质安全,采取船东(合作社)自查、乡镇检查、专业机构普查、主管局抽查模式全面开展渔船隐患普查,完成伏休渔船风险普查2199艘,完成率97.4%。推进海上“千船引领、万船整治”工程,围绕“安全、智慧、生态、环保、美观、舒适”六大场景及23项评价指标的规定要求,推动渔船的船容船貌、设施设备、生产生活环境等软硬件水平明显提升,已完成“引领船”培育88艘、整治船420艘。(温州应急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