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案为鉴┃渔船制冷剂泄露如何应急处理?
当前文章浏览次数:458
发布日期:2024-12-13

       典型案例

       2023年4月,某远洋船制冷风机间里发生氟利昂气体泄露,正在制冷风机间工作的杨某某被困在内。船长第一时间组织船员进行营救,最终因抢救无效,失去生命体征。本次事故经船上轮机长和大管轮检查,发现是氟利昂供液管突然破裂导致氟利昂大量泄露导致。

       制冷剂泄露的潜在危险

       船舶常用制冷剂有氟利昂和氨。氟利昂无毒无味,泄漏后迅速汽化,浓度达到一定程度后可导致窒息。氨是一种无色而具有强烈刺激性臭味的气体,也是一种碱性物质,它对接触的皮肤组织有腐蚀和刺激作用,可吸收皮肤组织中的水分,使蛋白质变性,并使组织脂肪皂化,破坏细胞膜结构。氨的溶解度极高,主要对上呼吸道有刺激和腐蚀作用,浓度过高时除腐蚀作用外,还可通过三叉神经末梢的反射作用引起心脏停搏和呼吸停止。

       制冷剂泄漏还可能引发爆炸风险。某些制冷剂在特定条件下可能与空气中的氧气发生化学反应,产生爆炸性混合物。如果船舱内存在火源或高温物体,极易引发爆炸事故,对船员的生命安全构成严重威胁。

       制冷剂泄漏应急措施

       渔船制冷剂泄漏存在严重生命危险,可能引发中毒、窒息或爆炸等事故。必须采取安全措施并及时处理泄漏问题:

       1.立即发出警报,清点人数,分派抢险、抢修任务。

       2.若有人员受伤或被制冷剂伤害,应根据制冷剂的不同进行应急处置。

       3.应组织人员关闭相关管路,切断制冷剂泄漏源,用风机进行充分通风,并派遣人员佩戴呼吸器和安全绳到达泄漏处所查找泄漏点。

       4.如发现人员失踪,应立即派遣救援人员携带呼吸器和救援安全带到达泄漏处所搜寻救助。

       5.如因泄漏,人员必须撤离机舱而影响船舶安全航行时,应就近抛锚或漂航,进行修理。   

       应急救助措施

       1.如果不小心吸入制冷剂,应把受伤人员远离高浓度区,使其在温暖的地方进行恢复。如有必要进行输氧。如果呼吸停止或逐渐微弱,应进行人工呼吸,并就近医治。

       2.皮肤接触到喷溅的液体可能会导致冻伤。如果发生冻伤:

       (1)将患部浸泡于保持在38~42℃的温水中复温。

       (2)不要涂擦。不要使用热水或辐射热。

       (3)更换污染的衣物。

       (4)使用清洁、干燥的敷料包扎,就医。

       警告:发生冻伤后,衣物可能会粘贴到皮肤上。

       3.喷溅的液体入眼后可能会导致冻伤,致晶体浑浊,角膜穿孔,甚至失明。如果不小心入眼,应立即使用洗眼液或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不得闭眼。立即就医。(渔业安全风险预防部 王斌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