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季度浙江省水产养殖发病情况预测
当前文章浏览次数:1689
发布日期:2017-04-19

    第二季度发病情况预测:
    随着气温的逐渐升高,养殖对象进入生长期,其摄食活动增加,残饵增多,容易滋生细菌;同时,病原体繁殖加快,水产养殖病害也会相应地增加;且6月份我省又恰逢梅雨季节,阴雨天较多,可造成缺氧、盐度突变等水质变化,容易引发各类病害。
    根据历年全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结果,第二季度淡水鱼类可能发生的主要疾病有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寄生虫病等;海水鱼类可能发生虹彩病毒病、内脏白点病、弧菌病等,同时要留意近年来新发的白鳃病;南美白对虾需警惕早期死亡综合症、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和各种病毒性疾病;蟹类可能发生固着类纤毛虫病;温室鳖仍将以溃疡病、穿孔病、腐皮病等细菌性疾病为主,在移养至外塘过程中要注意操作,避免损伤、应激引发的病害。
    养殖注意要点:
    在养殖过程中要采取健康养殖技术,认真做好养殖过程的管理工作,尤其要注意天气变化,在特殊、恶劣天气期间,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预防病害发生。已发生病害的养殖对象必须科学诊断,规范、对症下药;不同品种的病害防控措施如下:
    淡水鱼类:定期做好水体、食台和工具等的消毒工作,抑制病原滋生;日常管理中要掌握好投饲量,保持饲料的鲜度。开展鱼苗人工繁殖前,要做好孵化设施、设备的消毒工作,防止孵化过程中鱼卵、鱼苗水霉病的发生。鱼种放养时,用2 %~3 %食盐溶液浸浴10 min ~15 min。细菌性疾病发生后,可用生石灰或国标渔用含氯、含碘消毒剂消毒,结合氟苯尼考、甲砜霉素等国标渔用抗生素药物内服治疗。
    海水鱼类:做好池塘/网箱消毒工作,饲料中适当添加多维,增加免疫力。出现内脏白点病可拌料服用强力霉素等抗菌药物治疗;虹彩病毒重于预防,及时巡塘,一旦发现,须做好扑杀和隔离工作。
    虾类:放苗前对池塘进行整修,做好彻底清塘消毒工作,于放苗前半个月至一星期培育浮游生物,调好水质,并于放苗前一天施用复合微生物制剂,以提高苗种成活率。坚持从良种场或规范和声誉好的苗种繁育场引进苗种,确保投放无病无伤、体质健壮的苗种,合理控制放苗密度。养殖期间保持良好水质,使用无污染和不带病毒的水源,经常进行水质监测,合理使用水质净化消毒剂和底质改良剂。在对虾饲料中定期添加免疫增强剂和维生素C,增强虾苗免疫力和抗病毒力。加强巡塘,多观察,发现池水变色要及时调控,遇到流行病时暂时封闭不换水。
    鳖:温室鳖注意控温,加强日常消毒工作,注意水质调控;起捕分池过程中要小心操作,避免应激、损伤而导致发病;池塘鳖在经过冬眠期消耗后,体质较差,开春后易感染疾病,外塘开食后添加复合维生素、微生物制剂等,增加抵抗力。(来源:浙江省海洋与渔业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