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研判2017年保险业风险形势
当前文章浏览次数:1574
发布日期:2017-04-13

    4月11日-12日,中国保险保障基金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中保基金”)保险行业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第十三次会议在京举行。会议主要就行业2016年全年经营形势及2017年开门红情况、当前行业风险热点等内容进行研讨,并对2017年全年行业风险形势进行研判,与会专家还对人身险公司业务转型过程中现金流风险、财产险公司保证保险风险和债市对保险资金运用的影响等热点问题进行了专题分析和讨论。
    整体来看,2016年,保险业保持了持续增长态势,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3.10万亿元,同比增长27.50%,与国计民生密切相关的农业保险、责任保险保持良好发展势头,普通寿险贡献突出,健康险业务高速增长,保险业资产总量15.12万亿元,较年初增长22.31%。2017年1月-2月,全行业共实现原保险保费收入1.19万亿元,同比增长31.27%,2月末行业总资产15.96万亿元,较年初增长5.56%。但面临新的形势,仍有一些值得关注的风险点。
    人身险方面,在监管部门密集出台结构调整系列政策后,保障型业务快速增长,投资型业务大幅调整,业务结构持续优化,监管效果显现。短期内人身险行业现金流风险整体可控,但行业满期给付和退保压力依然较大。银保渠道与趸领业务占比高、资产配置激进的公司容易出现现金流风险,在外部环境出现变化时,新业务可能萎缩,若资产端投资期限存在错配情况,则可能面临资产变现需求。对此,与会专家建议,应加强战略管理、压力测试,制订应急计划。同时,需高度关注声誉风险、公司治理风险较高的公司。
    财产险方面,业务规模增幅回升,行业资本充足。当前行业中小产险公司生存较困难,车险经营难以盈利,特色化经营又难以开展。车险业务经营成果遭高费用吞噬,运行效率有待提高,对此,专家建议,继续推进商业车险改革,进一步放开对产品和费率的约束,改善监管手段。非车险方面,经营亦面临多重挑战,比如,在信用违约增多背景下,保险公司需警惕保证保险跨行业风险传递。对此,专家建议,应积极发展小额分散业务,并进行穿透式风险管理。此外,非车险业务方面,农业保险违规风险依然较为突出;部分非寿险投资型产品占比较高的公司可能面临流动性风险。
    资金运用方面,保险资金运用规模稳步增长,资金运用收益率同比下降,资产配置结构进一步调整,但债市大幅调整对固定收益类投资带来较大冲击。部分险企举牌上市公司的激进行为引发较高关注,招致行业声誉风险,投资端与负债端监管政策也相应收紧。部分专家表示,调研发现上市公司对保险资金的善意投资仍是欢迎的。专家认为,债券违约还将持续,债券信用等级下调及违约增加使配置信用类资产较多的保险资金面临潜在的信用风险。行业还应高度关注海外投资和另类投资风险。
    来自中国保监会、中国人民银行的相关部门领导、中保基金、保险公司、保险资产管理公司、咨询机构和高校研究机构的20多名专家学者出席了会议。中保基金保险行业风险评估专家委员会自2013年5月成立以来,已组织召开了33场专家会议。(来源:中国保险报•中保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