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季节最易暴发鲤春病毒病
当前文章浏览次数:1733
发布日期:2017-04-12
这个季节对于所有淡水鱼类养殖户来说,都是一个挑战。最近很多养殖户反应,自家池塘养的鱼吃食量下降了,身体消瘦,也不爱动,仔细观察,腹部肿大,鱼的腮部还伴有出血现象。很显然,鱼是得病了。但是千万别病急乱投医,首先要弄清楚这是什么病,然后对症下药。下面介绍的这种病,叫鲤春病毒病,也叫出血性败血症。这种病多发于鲤科鱼类,且暴发季节多在春天,很明显的症状是伴有出血现象。
症状特征
发病的鱼漫无目的地飘游,身体发黑、消瘦、反应迟钝,鱼体失去平衡,经常头朝下做滚动状游动,腹部肿大、腹水,肛门红肿,皮肤和鳃出血。
流行特点
1.该病毒感染后的潜伏期是15天~60天。2.春季比较流行。
3.在15℃以下感染后的鱼出现病症,20℃以上则停止,当水温低于13℃,由于病毒的活力降低,其感染力也随之下降。
4.潜伏期长短随水温高低而有所不同,水温19℃~22℃时潜伏期约为1个月;当水温较低时,则需要1.5个月,甚至2个月~3个月。
危害情况
1.主要危害鲤科鱼类及冷水性鱼。
2.主要危害9月龄~12月龄和21月龄~24月龄的鱼种。
3.感染后死亡率在30%~40%,有时高达70%;严重时病鱼的死亡率可高达100%。
预防措施
1.积极抓好常规的预防措施,严格执行检疫制度,避免病原的侵入。2.要为越冬鱼清除体表寄生虫,主要是水蛭和鱼狮。3.春季用消毒剂处理养殖场所。4.对大型的亲鱼和名贵鱼类可采用腹腔注射疫苗来预防。5.对可能带病毒的鱼卵用碘伏液浸泡消毒30分钟,通过杀灭鱼卵上的病毒能有效地预防此病传播。(来源:中国渔业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