养殖鱼类鱼鳔失调症治疗方法
当前文章浏览次数:1687
发布日期:2017-02-08

    鱼鳔失调症以前只在水族箱养殖的金鱼身上见到,目前在池塘养殖的鲤鱼、草鱼身上也有发现。
    主要症状:病鱼不能在水中保持平衡,或侧卧,或倒立,甚至腹部朝上,浮于水中或沉入水底;解剖发现,鱼鳔萎缩或溃烂。
    分析发现,人工养殖鱼发生鱼鳔失调症主要有以下原因:
    营养过剩。多出现在精养池塘,饲料的蛋白质、脂肪、糖类等营养物质丰富,前期鱼生长快,后期过多的营养物转化为脂肪,鱼体脂肪蓄积太多,对鱼鳔造成挤压,使鱼鳔失去调节平衡的功能。
    肠道发炎引起鱼鳔继发感染。鱼体因饲料难以消化、饲料变质或污染以及感染病菌,使肠道发炎,特别是产生了腹水,很容易继发感染鱼鳔等内脏器官。解剖发现,凡有鱼鳔失调症者多有肠炎病,肠道、鱼鳔之间有相互感染的可能。
    水温变化过大。鱼是冷血动物,对水温变化非常敏感。如果一次换水过多,新旧水温相差过大,极易引发鱼鳔失衡。
    防治措施:
    急救措施:当鱼鳔失调症发生较严重时,用应激灵和食盐溶水全池泼洒。
    投喂大蒜素、三黄粉、复合黄连素等消炎药物,治疗肠炎病。
    在治疗期间改换饲料,降低饲料蛋白质、油脂的含量,选用新鲜、易消化的饲料,不用氧化、变质的劣质饲料。
    一次换水不能过多,更不能一次换水达30%以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