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鱼陆养”保险大连启航
当前文章浏览次数:1624
发布日期:2015-03-31

 

    横跨黄渤两海的大连市是我国重要的海水捕捞产品集散地。但近年来,无论是大连本地还是国内其他省市,对大连海洋渔业捕捞产品呈现需求增长高于自然捕捞增长的态势;另一方面,伴随着近海海洋捕捞资源日益减少,尤其是大连市对海洋水产品的深加工和出口量每年呈现较快增长的趋势,海洋鱼类产品供求矛盾进一步突出。据海关统计数据显示,2014年大连水产品进出口总量145.5万吨,进出口总额35.7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3.6%和9.7%。其中,出口总量 56.8万吨,出口总额21.4亿美元,同比分别增长4.2%和9.0%,大连市水产品贸易已遍布全世界100多个国家或地区。在这种背景下,大连市政府积极贯彻国家海洋渔业发展战略,在大力支持经济价值较高的海参、鲍鱼和贝类等海水养殖产业发展的同时,大力扶持具有较高经济效益的海鱼养殖业。但海鱼陆地养殖业生产较易受到台风、风暴潮、海上严寒和浮冰等自然灾害威胁,亟须得到保险保障。
    海鱼养殖企业的保障需求引起各方高度关注,在大连保监局、大连市海洋与渔业局、大连市财政局的支持下,由人保财险牵头三级公司相关部门和专家组成的海水养殖巨灾保险课题组,加快了海鱼养殖保险产品的研发进程,并在较短时间内研发出相关保险产品。

    3月23日,人保财险大连市分公司与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签订保险合作意向书,就海鱼陆地工厂化养殖、海上网箱养殖、货物运输、食品安全责任等系列海鱼养殖风险保障开展深度保险合作,并首批承保了9.5万尾工厂化海鱼,保额近800万元,成为全国海鱼陆地工厂化养殖保险(以下简称“海鱼陆地养殖保险”)第一单。
    3月25日,在大连天正实业有限公司养殖技术部经理张涛的引领下,记者一行参观了该公司大黑石养殖二场。养殖场厂房鳞次栉比,宏大的规模和现代化程度超乎想象。全区域的生产监控和温度控制设施配套完善,清澈见底的养鱼池内分门别类密集地养殖着多种海鱼,卵化养殖难度较高、难得一见的鲐鲅鱼在这里也能寻到成群结队穿梭往来的踪影。与想象中的陆地海水养殖不同,这座养殖场并非直接从临近的海上汲取海水,而是从距离大海一定距离的深海水井里汲取。“这样的给水方式既保留了海水的盐度,也保证了海水的纯净度,对确保海鱼品质具有直接作用。”张涛解释说。
    3月26日,该公司技术研发中心主任刘圣聪接受《中国保险报》记者采访时说:作为农业部“现代农业产业技术示范基地”及“农业部水产健康养殖示范场”,天正实业是集水产养殖、活鱼运输、水产科研、国际贸易于一体的现代化水产企业集团。在大连、山东、河北等地建立的养殖基地,每年向国内外市场提供安全、放心的河鲀鱼、黄鱼、鲈鱼、牙片鱼等多种活鱼2000多吨,其中出口产值接近1000万美元。“人保财险此次与天正实业的全面合作,对我们今后扩大生产规模、增加养殖品种,最终壮大国内和国际两个市场,都有直接的推动力。”刘圣聪强调说。
    人保财险长海县支公司总经理王秀光告诉记者,海鱼陆地养殖保险是基于海水鱼养殖的不同生长阶段和不同风险特点进行差异化保额配置,较好地解决了海水养殖风险大、成本高、管控难等问题,在海水养殖风力指数保险和淡水鱼工厂化养殖保险基础上研发的创新型农业保险险种。
    人保财险大连市分公司农险部总经理刁艳伟则表示,上述险种连同海上网箱养殖保险和南部海域藻类风力指数保险等,作为大连市2015年海水养殖保险试点项目,目前相关产品研发工作正在有序推进。这些保险产品研发工作将为大连市渔业经济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和服务保障。《中国保险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