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上半年浙江省水产养殖病害形势分析
当前文章浏览次数:1707
发布日期:2014-07-23

 

    2014年上半年继续组织全省11个市、71个县(市、区)展开水产养殖病害监测工作,共设立监测点369个,对21个水产养殖品种进行了病害监测,监测面积为池塘/围塘66468.8亩,滩涂1144亩,海水网箱608480m3,淡水网箱3000m2,流水养殖110000m2,温室82100m2。现将上半年水产养殖病害情况分析如下:
    1、养殖对象发病品种数与病害总数较去年增加
    21个监测的品种中,17个品种发病,共监测到各类病害52种,包括病毒性疾病4种、细菌性疾病19种、真菌性疾病1种、寄生虫性疾病5种、不明病因7种、其它病害16种。2014年上半年,青虾、三疣梭子蟹、缢蛏、泥蚶等4个品种未监测到病害。与去年同期相比,发病品种数增加4种,病害总数增加8种,寄生虫性疾病有所减少,病毒性疾病和真菌性疾病持平,其余性质的病害都有所增加。
    2、病害流行情况与往年相似
    2014年上半年我省水产养殖病害以生物源性疾病为主,其中又以细菌性疾病为重,与历年的监测结果一致。全省水产养殖品种发病情况总体上呈现逐月增加的趋势,病害种类随着气温、水温的增高而增加与2013年同期相比,1月病害数有所减少,2月、4月持平,3月、5月、6月有所增加。
    3、总体发病较去年同期严重
    2014年上半年总体发病情况比去年同期严重,平均发病率4.29%、平均死亡率0.14%,均比去年同期的3.03%、0.03%增加。上半年月发病率和月死亡率均高于2013年同期,病害主要集中在3月~6月,且以6月最为严重,无论是月平均发病率、月平均死亡率,还是月经济损失,均为上半年最高值。4月虽然发病率低于5月、6月,但死亡率几乎与6月持平,主要是由于4月份大黄鱼因擦伤继发感染死亡,造成了5.18%的死亡率,但由于其发病规格较小,没有造成太大的经济损失。2014年上半年月平均经济损失57.54万元,略低于去年同期的58.90万元,主要是由于经济价值较高的大黄鱼病害损失较2013年同期减少。上半年发病最严重的是南美白对虾,监测点上共造成了209.93万元的经济损失,占上半年总损失的59.22%。
    4、多数品种发病较去年同期严重
    21个品种中除4个品种未监测到病害,池塘养殖草鱼、鲫鱼、青鱼、鲢鱼、鳙鱼、南美白对虾、拟穴青蟹、甲鱼、三角帆蚌的病害较2013年同期严重;流水养殖草鱼、鲤鱼、大黄鱼、七星鲈鱼、罗氏沼虾虽然平均发病率较去年同期减少,但平均死亡率有所增加;乌鳢、河蟹的发病较去年同期减少(表2)。
    淡水鱼类病害。主要监测到出血性败血症、烂鳃病、赤皮病、肠炎病、小瓜虫病、肝胆综合征等,其中出血性败血症较去年同期高发,不仅鲫鱼、青鱼的发病面较去年同期有所增加,而且去年同期未发病的鲢鱼、鳙鱼也监测到该病的发生;6月份黄颡鱼出血性败血症发病率高达56.70%。
    海水养殖鱼类病害。受今年海区温度较常年低2℃~3℃影响,未出现往年高发的刺激隐核虫病,内脏白点病的发病季节也有所推后,且数量减少,但小鱼擦伤死亡率增加,还监测到白鳃病1种新病害。
    虾类病害。受今年气温水温偏低、阴雨天气相对较多影响,上半年南美白对虾发病面较去年同期增大,损失严重。累计发病率和死亡率,普通池塘养殖分别为6.08%、4.15%,大棚养殖分别为13.37%、6.36%,均较2013年同期的0.78%、0.19%、4.90%、1.64%大幅增加。病害种类达9种,危害较严重的有白斑综合征、早期死亡综合征、红体病和亚硝酸盐中毒等病害。
    蟹类病害。受清塘不彻底、底质较差影响,6月拟穴青蟹出现零星死亡现象,监测到黄水病、纤毛虫病、呼肠孤病毒病等疾病,总发病率和总死亡率分别为29.47%、0.11%。其中引起青蟹嗜睡甚至死亡的呼肠孤病毒的检出率高达40%~60%,需引起重视。某河蟹监测点监测到有长不大现象发生。
    贝类病害。三角帆蚌去年同期未监测到病害,今年受梅雨季节影响,有40亩的养殖面积由于环境不适导致死亡,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14.55%、1.81%。缢蛏、泥蚶未监测到病害。
    甲鱼病害。发病总体较2013年同期增加。外塘养殖累计发病率和累计死亡率分别为12.23%、0.22%,而去年同期分别为11.10%、0.01%,虽然发病率只略有增加,但死亡率增加明显,主要是6月份温和气单胞菌病相对死亡率较高。温室养殖累计发病率和累计死亡率分别为70.36%、0.23%,较去年同期的33.33%、0.14%有较大幅度的增加,主要是由于溃烂病发病面增加所致。
    5、下半年发病情况预测
    7、8月份会出现持续高温并伴随雷阵雨、台风天气,气候多变;9、10月夏秋交替,温差大,加上养殖载量增大,残饵和排泄物增多,病原生物繁殖加快,极易引发各类病害,是水产养殖病害的高发期。
    下半年海水鱼类可能发生弧菌病、寄生虫病;淡水鱼类可能发生出血性败血症、赤皮病、烂鳃病、肠炎病;南美白对虾苗种疫病普查结果显示白斑综合征病毒、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毒和引起对虾生长缓慢的肠包虫检出率较高,桃拉病毒检出率较去年有所增加,黄头病、急性肝胰腺坏死病及野田村病毒也有检出,需重点警惕白斑综合征、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肠包虫病、偷死症等;青蟹和梭子蟹可能发生黄水病、固着类纤毛虫病、呼肠孤病毒病,鳖仍将以腐皮病、溃疡综合症、白底板病、腮腺炎等为主。
    在养殖过程中要采取健康养殖技术、提高科学防病意识,认真做好养殖过程的管理工作,尤其要注意天气变化,特别是在特殊、恶劣天气期间,要提前做好防范措施,做好病害的预防工作。(转载自《浙江省渔业信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