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5月份浙江省水产养殖病情通报
当前文章浏览次数:1662
发布日期:2014-06-18

 

    2014年5月份浙江省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数据来源于杭州、嘉兴、湖州、绍兴、温州、台州、宁波、舟山、金华、丽水和衢州11个市;测报面积:池塘52775.95亩,滩涂1144亩,海水网箱593630m3,淡水网箱3000m2,流水养殖110000 m2,温室31900m2;起止时间为2014.4.26~2014.5.25。
    本月测报品种有草鱼、鲤鱼、鲫鱼、鲢鱼、鳙鱼、青鱼、乌鳢、翘嘴红鲌、黄颡鱼、大黄鱼、七星鲈鱼、青虾、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河蟹、三疣梭子蟹、锯缘青蟹、三角帆蚌、泥蚶、缢蛏、鳖等21个。
    一、病害流行情况:
    5月份,全省11个市测报的21个养殖品种中有14个品种发生病害,比去年同期增加2个;共监测到31种病害,比去年同期增加6种,其中病毒性疾病2种,细菌性疾病13种,真菌性疾病1种,寄生虫病4种,其他9种,不明病因2种。监测点经济总损失499466元,约为去年同期的68.42%。
    鱼类:11个品种中除鲢鱼、鳙鱼外,其余9个品种均有发病,共监测到15种病害。发病较严重的是大黄鱼水霉病,月平均发病率和月平均死亡率分别为23.33%、0.02%;青鱼、鲤鱼和鲫鱼的发病程度也较重,其中青鱼监测到烂鳃病、肠炎病、赤皮病和病因不明等4种病害,总发病率和总死亡率分别为28.45%、0.03%;鲤鱼监测到烂鳃病、烂尾病、腐皮病和鸟害等4种病害,总发病率和总死亡率分别为23.190%、0.04%;鲫鱼监测到出血性败血症、中华鳋病、锚头鳋病、肝胆综合症等4种病害,总发病率和总死亡率分别为20.33%、0.05%。黄颡鱼是今年新增的监测品种,5月份监测到肠炎病、出血性败血症,总发病率为7.68%,但死亡率较低。
    虾类:3个品种中南美白对虾、罗氏沼虾2个品种发病,其中南美白对虾监测到白斑综合征、桃拉综合征、早期死亡综合征、缺氧、亚硝酸盐中毒、脱壳不对、病因不明等7种病害,总发病率和总死亡率分别为5.38%、3.16%;罗氏沼虾监测到环境不适1种病害,虾苗放养后20日内出现较多死亡,可能与本月温差变化较大有一定关系。
    蟹类:3个品种监测到拟穴青蟹环境不适1种病害,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0.69%、0.04%,由于近期雨水多,导致蟹死亡。
    贝类:3个品种监测到三角帆蚌环境不适1种病害,其发病率和死亡率分别为2.91%、0.18%。
    爬行类:池塘鳖监测到肠炎病、腐皮病和温和气单胞菌病等3种病害,危害程度均较轻;温室鳖监测到腐皮病、穿孔病、溃烂病、生殖器外露等4种病害,虽然总发病率为22.57%,但总死亡率仅0.06%,危害程度较轻。
    二、2014年6月份病害流行预测:
    6月份,我省各地气温会有大幅上升,水温也将持续升高,水产养殖动物进入生长旺期,摄食量增加。期间我省各地可能多阴雨,还会出现暴雨、强对流等天气,并且6月中旬入梅,又恰逢梅雨季节,阴雨天气较多,天气变化快,水质易变,容易引发各类病害,是水生动物疾病高发、多发季节。根据我省历年来水产养殖病害测报情况和今年病害发展的趋势,预计6月份发病较高的有鱼类的肠炎病、赤皮病、寄生虫病,南美白对虾的白斑综合征、桃拉综合征、传染性皮下及造血组织坏死病等病毒性疾病,河蟹纤毛虫病,锯缘青蟹黄水病、黑鳃病、纤毛虫病以及鳖的细菌性疾病和腮腺炎等。为此,提出以下几项防治措施,供参考:
    1、密切注意天气变化。及时巡塘一旦遇到连绵阴雨或傍晚雷阵雨,极易发生浮头甚至泛池现象,要及时补水,合理使用增氧机,预防或减轻浮头。注意饲料贮藏,保持饲料的鲜度,杜绝投喂霉变饲料。
    2、做好定期消毒和水质改良工作。水温持续升高,各类病原体活跃,一遇不稳定环境,极易诱发病害,可用生石灰、含氯制剂全池泼洒,清除病原,也可用有益微生物制剂改良水质。
    3、做好防洪防涝的准备工作。6月份是我省梅汛期集中时段,降水多,强度大且相对集中,易造成洪涝灾害,各地应注意收听当地气象台站天气预报,密切注意雨情、水情变化,及时做好应急防洪的补救工作。
    4、注意预防赤潮等海洋生态灾害。提早做好准备,尽可能减少经济损失:海水网箱养殖,可采用沉降网箱系统的方法以避开赤潮水层,待赤潮过后再恢复到原来的水位;育苗场和围塘养殖场,要切实避开赤潮水系充水,或采取关闭进水、封塘等措施,减少饵料的投放量,增加充氧设备,待赤潮退却再进行适时充水,并做好有关药物处理如撒些漂白粉和生石灰等;滩涂贝类等在赤潮期要加强平整畦垄的管理,及时扫除泥面附着的赤潮残物。
    5、不同品种的养殖管理侧重点有所不同,6月份分品种病害防控措施如下:
    鱼类:加强鱼苗培育,并根据生长情况及时分池疏养或出售夏花苗种;成鱼逐步进入生长旺季,应及时投喂饲料,投饲要做到“四定”。
    虾类:定期用二氧化氯、二溴海因等药物做好水体消毒,并交替施用生物菌肥、芽孢杆菌、硝化细菌等微生物制剂,适时开机增氧。下暴雨前后一定要增开增氧机,调节pH值至正常。防止连续阴雨天、暴雨导致虾病暴发,可在饲料中添加免疫增强剂等,增强对虾的抗应激能力。大棚养殖的对虾要做好起捕工作,并做好起捕后的清塘消毒工作。
    鳖:6月份将有大量的稚鳖孵出,要及时做好收集孵化工作以及稚鳖的强化培育和防病措施。稚鳖入池前必须药浴消毒,以防病菌感染。温室鳖应注意通风换气,并加强水质的调控和饲料的合理投喂。选择天气晴朗时将鳖从温室移至池塘,注意操作、减少应激。温室鳖放养到外塘前,可内服大黄、黄芩、黄柏为主药制成的中草药来预防发病;移出后,要加强投饲管理,同时可用中草药制剂进行防病。(转载自《浙江渔业信息网》网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