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民英雄郭文标 蓝色沃土的守护神
当前文章浏览次数:2105
发布日期:2014-05-27

 

   前言:翻开郭文标的履历,不可谓不辉煌,郭文标,浙江省温岭市石塘镇小沙头村渔民,30年来,从惊涛骇浪中救出500多条生命,曾先后获全国见义勇为模范、温岭市政协委员、浙江省人大代表、感动台州十佳人物、浙江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那么,一个普普通通的渔民是如何取得这些荣誉的?沉甸甸的荣誉又给他带来了哪些不为人知的辛酸与委屈?他与渔业互助保险事业又是如何结下了不解之缘?本期《浙江渔业互保》带您走进温岭市石塘镇平安水鬼郭文标的世界。                
    偶然铸就责任心
    3月初的石塘镇,小雨微寒,咸咸的海风中夹杂着浓烈的鱼腥味,我们的车驶入石塘镇小沙头村,郭文标的救助站就位于这片泥泞的工地的背后。一路上,听说我们此行采访的对象是郭文标,几乎每个相识的温岭人都会竖起拇指:“那可是个英雄啊。”什么样的人才称得上英雄?我们忍不住一遍遍在脑海中勾勒“英雄”的轮廓,及至冒着细雨、裹挟着寒气的他闯入眼帘时才注意到,传说中的英雄打扮其实挺朴素,个子不高,皮肤黝黑,一笑,眼角堆满了岁月落下的印迹,嗓门很响、却有些嘶哑。见到我们,他立马爽朗地打个招呼,几乎没作客套寒暄,直接带我们去参观他的救助站。
    郭文标直言:在海上,渔民自古都有这样的老传统,一人有难,八方支援,自己虽是个热心肠,却也不是一开始就萌生了设立海上民间救助站的念头。
    他的第一次救人要追溯到十五岁那年,当时渔港还没造好,大家必须赶在台风前把海里的大船全部拖到沙滩上,郭文标也参与了这次拖船。时值六七月份,正是传统台风季节,一个大浪猛地将郭文标身后的老渔民打下海去。几乎不假思索,郭文标一个猛子扎下水,奋力游到老渔民身边,可当时他太小,又没海上救人经验,纵然水性了得,想把一个大人拖回来谈何容易?正当郭文标手忙脚乱之际,溺水的老渔民却显得相当冷静,他拍拍郭文标肩膀轻声安慰道:“你不要慌,慢慢来。”一句话似乎将郭文标从一筹莫展的边缘拉回来了。最终,在老渔民的指导下,凭借自己娴熟的水性,郭文标终于完成了平生第一次救人的壮举。
    这事在小沙头村炸开了锅,第二天,几乎谁都听说了,那个平日里调皮捣蛋老爱使坏的小鬼居然救回了一个大人!老渔民的家属也带着几个鸡蛋、一碗长寿面赶到了郭家,连声道谢:“显福(郭文标父亲)啊,谢谢你儿子啊,记得早起给你儿子补补身子啊。”听着左邻右舍的交口称赞,郭文标心里也是美滋滋的,之后对于别人的求助,更是说到就到,从不推辞,一来二去,竟也成了小沙头村小有名气人物了。
    古道热肠无畏心
    虽然无意中的“成名”令郭文标小小激动了一阵子,但他也并未将这事放在心上,贫困的家境迫使他从小就跟着大人们打渔,由于头脑灵活,水性出众,慢慢练成了一个打渔好手。很快,郭文标用自己勤劳的双手和辛勤的汗水挣来了人生第一艘机动船。这是当时小沙头村的第一艘机动船,郭文标驾驶着它,带着自己编织的渔网出海打渔,总是满载而归,日子也愈过愈红火。
    由于郭文标名声在外,向他求助的渔民越来越多,大家认为,郭文标水性好、驾驶船技术佳,反正找谁帮忙不是帮忙,为什么不找郭文标?这也使靠捕渔为生的郭文标几乎越来越没有时间捕鱼。对渔民而言,不捕鱼就意味着没收入,他发现自己站在了人生的十字路口,面临着两难的选择,究竟是回归自己的渔民生活继续捕鱼还是义无反顾地投入海上救助事业?
    采访到这里,郭文标略略停顿了一下,末了,他说出了那起帮他做出决定的事件:2003年5月的一天,虽然天气预报已播报台风即将来袭,白天的海面却显得异常平静,静到很多老渔民都认为,那样风和日丽的天气,绝不可能来台风。郭文标看到“浙岭渔***”船停泊在码头,船上只有船主一人,三番四次劝船主赶紧把船移走,船主嘴上应承,却迟迟没有行动。晚上,台风真的来了,肆虐的狂风裹挟着怒吼的巨浪,很快将“浙岭渔***”船打得移了锚,船主这时才感到恐惧,用煤饼点上火求救。慌乱中,木船燃着了,火光冲天,岸上的渔民们奔走相告,却又面面相觑,这种极端恶劣的气候环境下出海救人,没有超乎寻常的勇气和能力,谁敢?又有谁能?几乎同时,所有人脑海里都蹦出一个名字:郭文标!
    接到电话的郭文标带上两个帮手,飞也似地奔向岸边,此时台风猖獗、天黑浪高风急,郭文标驾驶的小船也不过12米、120马力,根本扛不了台风,回顾苍茫海域,只剩自己一叶孤舟,郭文标心里也生出一丝寒意,但眼看“浙岭渔***”在浪潮中时起时伏,即将倾覆,郭文标再没半点犹豫,横下一条心,凭借自己高超的驾驶经验,既不横着开,也不顶着浪,而是一路顺着浪开足马力抵达出事渔船跟前,从海中捞出了为了避火,跳到海里已冻得瑟瑟发抖的船主。
    这事在当地引起极大反响,打那后,远近乡亲船上有点事都爱找上郭文标,渐渐地,郭文标成了当地有名的海上义务救助员,他家里的电话号码和手机号码,被渔民们亲切地称为海上的 “110”。郭文标心里清楚,打渔与救助已不可能兼顾了,自己必须要做个抉择,一个念头闪电般划过脑海——为什么不干脆建立一个海上救助站,专门从事海上救助工作?郭文标被自己的想法吓了一跳,但很快,他这个大胆的想法得到了当地相关部门的一致首肯和大力支持,温岭市政府立刻划拨了一块地给他,并帮他建立了温岭市石塘镇海上平安民间救助站。
    举重若轻平常心
    郭文标没令对他寄予厚望的政府失望,根据海事部门资料显示,2011年郭文标救助24次,用时290小时,救助154人;2012年郭文标救助22次,用时161小时,救助86人;2013年,郭文标救助30次,用时252小时,救助142人,仅最近三年救助76次,用时704小时,救助382人。温岭市海事处副处长林炳贤对郭文标的印象是:“正直、勇敢,奉献。”提起郭文标对于维护平安渔区的贡献,更是一语中的:“功不可没!”他介绍:目前台州市海事救助面临最大困难是救助力量跟不上——人员紧缺、装备落后、经费有限导致台州地区政府层面的海上救助力量仍较为薄弱,如果是在白天,核定风力7级风以下,海上能见度较好的情况下海事部门都会出海救人,而一旦海事部门唯一一艘用于救助的玻璃钢船(抗风力6级)无法出海,就只能求助郭文标,而郭文标的救助并不仅限于辖区内,有时甚至会因遇险渔船出海较远,跑到台湾海峡、济州岛救助。
    此时,市政协委员、省人大代表、感动台州十佳人物,省见义勇为先进个人等多项荣誉接踵而至。2012年,郭文标赴北京,从交通运输部领导手中接过国际海事组织颁发的“海上特别勇敢奖”奖状,他是惟一获此殊荣的中国渔民。然而,人怕出名猪怕壮,一些不同的声音也开始从极个别人的嘴里蹦出。
    郭文标坦言:“以前救人是义务,可现在,获得了一些荣誉,有些人会觉得你救人是理所当然的,因为你是人大代表,你是道德模范,你不但要救人,还一定要能救得活。”三十多年来,他多次从浪尖逃生,与死神擦肩而过,却对遇险船舶救助从不收取救助费用,对无能力支付起码的施救船舶柴油费的对象也从不计较。很多渔民到他船上,顺道就穿走了保暖救生衣,他反而暗暗高兴,因为渔民穿走了救生衣,至少说明他有安全生产意识,而救生衣往往在渔民落水的危难时刻还能派上用场。即便如此豁达,2010年,还是发生了一件让他颇感心酸的事情:5月7日深夜,温岭一条渔船在距温岭市大约120海里的东海海域被撞倾覆,船上7人遇难。8日下午,接到石塘镇政府关于渔船失踪的消息后,温岭市政府第一时间成立了事故处理领导小组,由 郭文标等人组成的搜救队,对被撞沉的渔船进行全面排摸。当时的郭文标身患重感冒,但还是坚持下海搜救,最终,搜救队找到6名失踪船员,船长的尸体却不见踪迹,船长家属情绪激动,执意要求搜救队继续搜索,郭文标表示已经找遍了,实在没找着。返岸时,郭文标遭到了船长亲戚及村里人的殴打,最终被送入温岭市第四人民医院诊治。经鉴定,郭文标伤势为头部血肿,颈部软组织挫伤,腰部软组织挫伤等,躺在病床上的郭文标不禁有些伤心:“我们已经尽力了,不是没去找,而是真的没找到呀,再怎么样也不能动手吧?”事实上,这次救助中,他还损失了一根缆绳,价值两三万元。
    很快,郭文标救人反被打的事迹在各大媒介上不胫而走,愤怒的网友们纷纷留言要求从重惩处肇事者,决不能让见义勇为的英雄寒心。市政府、交通部也很重视,表示一定会彻查到底,温岭市市长周先苗给郭文标打去电话,嘱咐他好好养伤,不要太操劳,郭文标却在此时提出: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对打人的遇难者家属从轻发落,毕竟他们失去了亲人,内心很悲痛,教育一下就行了,不要处罚了。
    无私奉献慈悲心
    这些年,很多渔民跟郭文标讲:老郭啊,你既然当了人大代表,也要为我们渔民出出声,讲讲话。郭文标不负众望,作为省人大代表,郭文标先后递交了《关于提高海上救助政府投入的提案》、《关于加大农村环境污染治理力度的提案》、《关于渔业升级的提案》、《关于提高渔区老师素质的提案》、《关于加大控制灯光渔网船的提案》、《关于加大海洋增殖放流力度的提案》等多个提案,内容全部和渔业、渔村、渔民有关。最近,他又把目光瞄准了渔民养老保险问题,他说:“现在不管是农村人还是城里人,总会有个养老保险,但渔民太可怜了,辛苦一辈子,老了还得不到应有的保障。”于是,郭文标提笔写了《关于建立捕捞渔民养老保障制度管理体制的建议》,提出了很多建设性的意见,比如在海域使用金上,允许部分用于渔民养老保险;又或是把失海渔民视同失地农民,参照相关政策建立保障制度;再比如将失海渔民按照非农对待,纳入职工基本养老保险体系等。
    闲谈中,我们突然生出一个想法,郭文标海上义务救助三十年,保障了无数渔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避免了无数家庭的陷入悲痛与破裂,那么,他个人的人身安全谁来保障呢?没想到,这个话题竟让郭文标打开话匣子,主动跟我们聊起了渔业互助保险。他笑言第一次认识协会是2004年,当时的渔业互助保险虽是个新生事物,但由于协会秉承的“互助共济、服务渔业”的宗旨与自己平日助人为乐的理念恰有不谋而合之处,因此郭文标对新成立的协会凭添几分亲切与好感,而协会在承保与理赔中的高效与贴心也让郭文标看在眼里,温暖到心里。更令他意想不到的是,当协会了解到他出海救助的情况后,竟主动减去了他渔船互保和雇主责任互保费。对此,协会秘书长陈军民感慨不已:“救人一命,胜造七级浮屠,郭文标出海救助不是偶然兴起,而是三十年如一日不计名利、不计得失、不顾个人安危的默默付出,大无畏地奉献,他身上充分体现了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又闪烁着时代精神的光芒,更蕴含着巨大的道德力量。对于这样的英雄,协会理应以他为榜样,大力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努力成为社会主义优良道德的实践者,同时,还要与他展开合作,通过多种形式、多种方式支持他的海上救助事业。”
    2013年,浙江省渔业互保协会召开第三次会员代表大会,郭文标成为协会的常务理事,我们邀请他站在常务理事的角度为协会提点意见,他微一思索,指出:虽然海洋与渔业局每年都会搞安全培训,但很多渔民安全生产意识仍然很薄弱,协会还应把渔业互助保险的安全宣传工作做得更细致、更贴近渔民。路桥那起沉船案件让他至今记忆犹新:2011年,“浙路渔***” 船在东极触礁倾覆,11个船员全部遇难,家属一口咬定救生筏打不开,情绪激动,最终船被打捞上来了,与查勘员一同在场的郭文标仔细研究了现场,主动跟家属解释:一是船板太薄,19年的船龄,里面早已经生锈,因此一撞就碎裂;二是安装救生筏时没有考虑过逃生功能,救生筏被嵌进铁笼内,表面以渔网覆盖,导致关键时刻无法及时取出,更重要的是,船员竟然完全忽略了旁边的救生圈;三是渔船触礁后,船员没有立即开展自救,相反,所有人仍依次给家人打电话,通话时长达45分钟,完全贻误了逃生机会。郭文标摆事实、讲道理,有理有据,渔民家属也不得不服气。
    提起这个案件,郭文标的声音也略略有些低哑,神色黯淡下来:“你想想,11条命啊,哪怕这些船员有一点点安全意识,也不至于……”他承认,这个案件给他的触动很大,自己最终接受了担任协会常务理事的一职,更多时候也是因为渔民有这个需要。现在很多渔民希望互保能在渔民安全生产保障方面有更多考虑,不但要将安全设备发到渔民手上,更要教他们掌握提高安全生产的技能。
    “我一个人的能力毕竟是有限的,真心希望有更多人愿意为渔民做实事,那才是渔区的福祉。”说到这里,郭文标神色微微有些落寞,“很多人觉得,你现在出名了,只要打个报告,政府一定会把钱拨给你,其实真不是这么简单的。”郭文标给我们算了笔账,每年市政府向救助站补贴10万元,妻子搞点渔家乐一年能有二三十万,除此之外海事部门会尽力为他申报救助先进个人,再加点柴油补贴个几万块钱,可救助站一年支付工人工资就要70万元,一年损耗的缆绳也要十几万,还有出海救助的柴油费及大量救生衣等安全设备都要自掏腰包,这使本就入不敷出的郭文标一家更觉的压力颇大,有一年,为了支付工人的工资,他甚至卖了自己一条船,而现有的“浙岭渔22528”是专门搞救助的船,卖不得,接下去该怎么办,郭文标没回答,只是长长地叹了口气。
    采访结束,我们打算起身告辞之际,郭文标突然脱口而出:“不管怎样,我能撑,就一定会撑下去!”我们怔了怔,他接着道:“我曾经做过承诺,只要我郭文标还能站起来,我一定会将海上救助这项事业坚持下去,我绝不会让渔民兄弟失望。”寥寥数语,声音不大,却字字掷地有声,从他眼中,我们读到了一个平凡渔民却绝不平凡的坚持与担当。
    采访后记:温岭行后,很多人问起,我去做什么,我会带些小骄傲的说,我去采访一个英雄,是的,英雄,不带半点犹豫和牵强,很多时候,我们在思考,究竟怎样的人才能被称之为英雄?而现今社会,公众又需要怎样的英雄?最美妈妈吴菊平徒手接住坠楼女童是英雄,最美公交车司机垂危之际勇救全车乘客是英雄,同样,当见义勇为者与个人得利产生矛盾时,选择了向善,出生入死海上救助三十余年,面对怀疑与责难时,选择了豁达,则更是以实际行动诠释了“英雄” 的朴素内涵。英雄,未必一定要豪言壮语以壮声势,勇敢者自高贵。(信息部潘鸿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