协会举办浙江省渔业互保捕捞基础知识培训班圆满成功
当前文章浏览次数:1726
发布日期:2012-09-03

 

    为提高互保业务人员专业知识水平和岗位胜任能力,协会在6-8月份分三期举办了“海洋捕捞基础知识”培训班,培训邀请了浙江海洋学院水产学院、海运学院副院长丁天明、轮机系主任王伟军、渔业工程系郑基副教授和航海系副主任胡波华等为全省各办事处、服务中心相关业务人员共计170名进行了授课。
    培训的内容包括:浙江省主要渔具及操作方法、渔船结构设备与管理、渔船交通事故及原因浅析、渔船轮机设备管理及常见故障等。
    在培训中,水产学院郑基教授就渔具分类及操作方法作了专题讲座。我国现有的渔具分类采用三级分类法:类、型、式,共分为刺网、围网、拖网、地拉网、张网、敷网、抄网、掩罩、陷阱、钓具、耙刺和笼壶12类。郑基教授通过板书、图解、视频结合的方式立体呈现了灯光围网、帆张网、张网、拖网、蟹笼和刺网等主要渔具作业方法和注意事项。
    航海系副主任胡波华主要给学员介绍了渔业船舶的概述和渔船设备。首先,我们了解到渔船船体结构是由钢板和骨架组成,形成一个水密外壳,这种结构的特点是在同样受力条件下船体重量较轻。其次,渔船按照在渔业生产中任务的不同或所用渔具及捕鱼方法不同或作业区域的不同等等来分类,但在渔业实际生产中,仍以其在生产与管理中任务的不同为主进行分类。再次,渔船主要尺度可分为:船型尺度、登记尺度和最大尺度;船舶吨位除表示船舶大小外,最重要的营运意义是测定船舶工作定额,核算运输能力;吃水、干舷和载重线是渔船的几个主要标志。另外,渔船设备中包括甲板设备、舵设备、系泊设备和渔捞设备。只有学习了这些渔船基础知识,我们才能够在实际的理赔操作中坚持实事求是原则,严把调查取证关,防止一知半解或弄虚作假现象发生,最大限度地维护渔民及协会的利益不受损害。
    水产学院、海运学院副院长丁天明教授给学员们介绍了有关渔船概念、分类及特点、渔船事故基本现状、渔船事故原因分析及渔船事故预防对策。首先,渔船事故类型按事故等级分为特别重大事故、重大事故、较大事故和一般事故;按事故性质分为碰撞、风损、触损、自沉、火灾、机械损伤、触电、溺水、网具损毁等。丁天明副院长采用数据对比、案例分析和图层演示相结合的形式,结合参观航海模拟室,给学员们讲解了几种事故的发生经过、原因及预防对策。
    轮机系主任王伟军教授给学员们介绍了渔船轮机设备的基础知识和常见故障,并结合图片、现场观摩、互动交流的形式生动形象的展示了航海操作及轮机工作情况,并参观了轮机实验室,使学员们能够更好的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实际查勘定损能力。
    通过此次培训,不仅使广大基层业务人员学习了捕捞基础知识,增强了渔船的理论认识,丰富了实际查勘能力,更为以后理赔和承保业务工作打下扎实基础,达到了预期的效果。(业务部楼珈玮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