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评后选劣”倒逼“创先争优”值得一试
当前文章浏览次数:1685
发布日期:2010-10-28

 

    山东省安丘市坚持“创先与评后、争优与选劣”同布置、同推进,采取承诺、监督、回访、通报、问责“五位一体”的方式,建立“评后选劣”倒逼机制,转变干部工作作风。
    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是党的十七大和十七届四中全会提出的一项重要任务,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整改提高的一项重要举措。创先争优,当然需要培树正面典型以起到示范引导、辐射带动作用。但是,很多时候,在一些人看来,先进、优秀,离自己太远,自己不先进、不优秀,也不会有什么严重的后果,于是,等待观望、消极懈怠、人浮于事、不求上进。而山东省安丘市坚持“创先与评后、争优与选劣”同布置、同推进,采取承诺、监督、回访、通报、问责“五位一体”的方式,建立“评后选劣”倒逼机制,转变干部工作作风。这样一来,让落后、低劣的党组织和党员不能再安于现状,让获得差评的党组织、党员不敢再消极怠慢,从而倒逼、激发起基层党组织、党员干部尽职尽责、活力增强,进而达到创先争优的目的。这种倒逼机制,很有创意,值得一试。
    美国管理学家彼得提出一种理论,叫木桶理论。该理论认为,组成木桶的木板如果长短不齐,那么木桶的盛水量不是取决于最长的那一块木板,而是取决于最短的那一块木板。这就是说构成组织的各个部分往往是优劣不齐的,而劣势部分往往决定整个组织的水平。因此,对于个人来说,还有一块短板是必须要补齐的,那就是不好的习惯,因为它完全可以成为害群之马!而对于组织来说,也必须使劣势转化为优势,进而提高整体战斗力。木桶理论,同样适用于包括创先争优活动在内的党建工作。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都可视为水桶的一块块木板,他们的高度与质量,决定了党建工作的水平,决定了我们党的生机与活力。因此,创先争优活动中,各级党组织和广大党员在争创先进、争做优秀的同时,不能忘了补齐“短板”。
    一个党组织一座堡垒,一个党员一面旗帜,一个承诺一份责任。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开展公开承诺,党组织和党员通过佩戴党员胸徽、摆放党员先锋岗桌牌、悬挂党员户门牌等方式,公开党员身份、岗位职责和承诺事项,接受群众监督,目的就是强化党组织和党员的责任意识、履职意识、在岗意识,从而转变工作作风,提升服务水平。当然,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是口头,而应落实在行动上。听其言,更要观其行。通过明察暗访,可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补齐短板,从而让公开承诺实起来。
    党组织战斗力如何,党员干得怎么样,群众最有发言权。在创先争优活动中,无论是“评先选优”,还是“评后选劣”,都必须坚持群众路线,吸引群众参与,充分调动群众的知情权、选择权、监督权。安丘市定期组织规模以上企业、外商投资企业、民营企业以及群众监督评议团成员,对市直部门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和作风建设情况进行公开评议;采取电话随机采访测评的办法,对全市13处镇街道和各部门单位创先争优活动和作风建设情况进行满意度测评,排在后三名的全市通报。同时,安丘市制定《年度最佳最差公务人员评选办法》,组织群众监督评议团成员、党代表、人大代表等公开推选候选人。对评出的年度最差公务人员进行公开通报,构成违纪的给予纪律处分。这种建立在尊重群众意愿、让群众充分表达话语权的“评先选优”和“评后选劣”,做到了上下齐步走,达到了先进更先进、优秀更优秀,后进赶先进、低劣最优秀的良好局面,真正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干部的先锋模范作用,不断提到执行力、影响力。
    落后就要挨打,低劣必被淘汰。“评后选劣”的方式,使“后”和“劣”者没有脸面、失去位置、面临危机,能够有效地调动党员干部干事创业、服务群众的积极性,逼其整改,促其振奋精神,知耻而后勇,务实为民,开拓创新,迎头赶上,从头再来,快马加鞭,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营造一种创先争优、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从而在整体上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真正将科学发展观落到实处,将创先争优落到实处,将群众得实惠落到实处。
                                      (来源:9月2日 人民网 作者 倪洋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