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在湖北召开的部分省创先争优活动座谈会上,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强调,要把创先争优活动与已有的基层党组织争先进、创优秀活动衔接起来,通过党员公开承诺、领导公开点评、群众公开评议、组织公开结果等方式,调动党组织和党员创先争优的积极性。笔者认为,李源潮部长强调“激发党员内在积极性”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创先争优活动正在党内如火如荼地进行,但“上热下冷”的现象客观存在,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参与热情不高,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活动成效。比如,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出现“厌倦症”。这几年,在党内连续开展了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等集中性教育活动,对加强党的建设起到了推动作用。但也有少数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对此认识不足,思想上有厌倦、松懈情绪。比如,有的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出现“游离症”,就活动而搞活动,表面上轰轰烈烈,实际上却与当前工作、党员思想和能力实际相脱节。还有,有的基层党组织出现“形式症”,创先争优活动停留在文件上、会议上、口号上,以工作代替活动,有走过场之嫌,群众很不满意。
党组织和党员是创先争优活动的主体,其主体作用发挥如何直接影响活动成效。如果主体没有积极性,活动的成效可想而知。那么如何增强党组织和党员的内在动力呢?笔者以为,关键是创先争优活动与中心工作结合得“紧而又紧”、把党员承诺落实盯得“紧而又紧”。
一方面,要做好“结合”文章。创先争优活动的落脚点是为完成中心工作提供动力和保证。因此,活动主题、实践载体、活动内容都要紧扣中心来设计、来展开,防止“就活动而搞活动”,搞一些华而不实的所谓“创新动作”,使活动游离“中心”、偏离“本位”,影响党员的参与热情。
另一方面,还是做好“公开”文章。要抓好党组织和党员创先进、争优秀的公开承诺,注重发挥领导的引导作用和群众的监督作用,不仅看基层党组织和党员怎么说的、也要看他们怎么做的,切实做到承诺向群众公开、请领导评审、让群众评判。
(来源:7月14日 人民网 作者 孙安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