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渔业互保协会随着海上运输日趋繁忙,商渔船碰撞逐渐成为重大安全隐患,浙江省温州市以推动重塑商渔船防碰撞制度体系、迭代商渔船防碰撞智控场景、升级“海上斑马线”应用等为抓手,全力营造海上通航良好秩序。
一是优化顶层设计,重塑制度体系。制定出台《温州市涉海涉渔领域“三强三促”系统治理行动方案(2022-2024年)》,系统推进“渔船本质安全提升、商渔防碰撞、三无船舶清港、执法能力建设、体制机制变革、海上智治迭代、基层基础夯实、渔业产业发展”8大行动,精心谋划并系统实施22项主要任务和74条关键举措。以数字化改革倒逼制度重塑,出台《温州市沿海公共航路“海上斑马线”实施方案》《温州市海上网位仪规范使用治理工作方案》以及渔船安全点验、编组生产、值班瞭望等系列配套制度,为海上商渔船安全提供制度保障。
二是推动数据破壁,拓展技术路径。迭代升级温州“海上斑马线”应用,入选浙江省农业农村系统数字化改革优秀应用;持续推进渔船精密智控工程,全市累计安装智控终端渔船1336艘;完成首批洞头东沙、瑞安东山、苍南霞关4座智慧口门施工建设,龙港巴曹“智慧渔港”已投入试运行。共享近海12座小物标雷达数据源,结合全市196个海域渔港视频监控点,实现温州近海海域监视监测全覆盖。同时,在全市农业农村系统、乡镇渔船点验中心(渔船合作社)全面贯通运用省“浙渔安”系统,预警信息处置率达95%以上。
三是聚焦全程管控,再造智控场景。针对温州近海3条主要航路内商渔船碰撞风险设置10处固态“斑马线”,针对通信网络存在盲区的外海海域实施渔船AIS移动基站网络建设。主动识别预警11类风险区域、9种渔船风险行为,利用渔船“进出港报告、安全点验、动态编组”等多项人工干预业务流,形成进出渔港必报告、海上作业必点验、脱编渔船必重编“闭环管控”。渔业方面,乡镇点验中心、渔船合作社每日对每艘在外渔船点验不少于5次,累计点验渔船22万余艘次;商船方面,温州海事局对每条商船点验线、点验区每天点验不少于15艘次,累计开展船舶点验9万余艘次。
四是建立高频联动,防范碰撞风险。开展“春雷”“铁拳”“雷霆”“亮剑”等系列执法行动,在“春雷行动”期间,统筹渔政、海事、海警3部门14艘执法船艇按照“船艇轮值、人员互派”机制,保持每天1艘以上的巡航频次。建立苍南县海上综合执法前沿指挥部,加大对浙闽交界水域、海上斑马线等碰撞事故多发区、航行密集交汇区巡航力度。今年以来,共检查渔船6400余艘次,查扣涉渔“三无”船舶940艘,行政处罚案件863起,移送司法机关处理134起、274人。
五是丰富互登互学,营造良好氛围。农业农村、海事等部门积极开展商渔船船长“面对面”“互登轮”等活动,通过实船参观、换位体验等方式,推动双方熟悉通信导航方式、操纵特性、航行作业特点等。“商渔共治2022”以来,共开展农业农村、海事公务人员互登互学130人次。全省创新打造渔船“安全储蓄”场景,将渔船行为、渔船合作社管理及涉渔人员学习等行为量化赋分,以“安全币”形式存入账号,同步开发手机版“安全储蓄”小程序,目前已上线“浙里办”,为船长、渔民树立自觉遵守安全规定的正向导向。(来源 中国渔政)